「在設計稿後面,你不知道的那些事」系列文章編號 4
看著設計師最終交付的設計稿,品質不錯、內容ok、色彩排版也有達到要求,整體而言成果是滿意的。 但實在不懂為什麼設計師要做這麼久,才幾頁的設計稿,但每次的工時都比預估的還要長…
付給設計師的費用,到底都去哪了?
在數位銀行還不普及的年代,普遍大家還小的時候,似乎會有一個爸媽幫忙開的帳戶(我的是中華郵政),長大後開始工作,就會配合公司開一個薪資戶(公司幫我開了華南銀行帳戶),如果還有投資需求,可能還會再開證券戶 (我自己又開了元大銀行戶頭)……
以上幾個帳戶,都必須臨櫃辦理。
突然有一天,有人跟我說使用手機就可以開戶囉!不用趕銀行的三點半、轉帳時不用特別找 ATM,查帳時不需要找銀行特地刷本子……
整個使用者習慣被改變了,趁著這波浪潮的台新銀行 ,主打線上開戶,且整個使用體驗簡單易懂又可愛,瞬間吸引無數年輕粉絲,且黏著度超大,成為2022年台灣市佔第一的數位帳戶。
其實台新銀行提供的服務本質,完全沒有改變,他們只是換了一個媒介、換了一個說明方式,然後換了一個更親民接地氣的風格,把生硬難懂的規章規則簡化再簡化,讓使用者在手機上就能簡單完成操作。
其實銀行的體系和制度這麼龐大,能夠全部塞到一個 App 裡嗎?當然不行!
所以取捨、簡化、制定優先順序,同時考慮使用者在短中長期,以及使用頻率高低的功能有哪些,逐漸制定出整個 App 的邏輯架構。
這個邏輯架構需要符合使用者的操作習慣,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台新 Richart App 的 tab menu 包含「首頁、總覽、收付、明細、我的」。
台新把大眾最常使用的「收付和明細」拉出來,放在最主要的欄位中,而換匯、基金、保險等這些功能,則是收在另一個 menu 鍵裡。這樣的設計方式,就可以讓大部分的使用者,一登入就可以立刻轉帳和查帳,不用點個好幾個按鈕尋找想使用的功能。
這樣,就是一個好的 UX 邏輯設計。
至於架構到底怎麼樣才是對的?除了可以搜集舊用戶的使用習慣,也可以發問卷、進行訪談、與其他關係人討論等,獲得足夠的資訊後再進行研究與規劃。
當然,一般發案的案主,不太可能會需要設計開發一個銀行 App,所以可以參考我們之前分享的文章:專業 UIUX 的價值!UIUX 設計師幫你發揮網站和服務的最大效益
這篇文章的第一個主題是「用戶中心設計」,裡面就有提及 UX 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需要考慮的面向,包含了資訊架構以及其他設計重點。
一個拍賣網站,基本功能應該需要包含:登入登出、上架商品、投標、棄標、重新出價、維護個人檔案、串金流。
輔助功能可能包含:商品篩選器、商品目錄、賣家評價、買家評價、Q&A、正品認證機制......
吸睛功能可能包含:賣家稱號、買家稱號、客製化排版、折價券、點數積分……
如果這個設計案需要從 0 開始,那麼 UX 設計師會協助案主把他提出的功能進行重要性劃分:
1. 哪些是一定要有的功能(沒有就無法讓使用者完成整個主要流程)
2. 哪些是有會更好的功能(讓使用者體驗更好)
3. 哪些是加分的功能 (有機會贏過競爭對手)。 不論是做什麼產品或服務,都必須先求有再求好。
若還不能順利下標,就已經在規劃點數積分可以換什麼獎品,可以說是完全的本末倒置。
認清目前的狀況、盤點現在有的資源、將資源投資在目前最重要的部分、設定短期里程碑、定期追蹤進度、隨時動態調整…… 這些都會是 UX 設計師的工作 (若團隊夠大,部分會由 PM 負責)。
這些工作內容和「設計稿的產出」沒有直接關係,但會算在開會、討論、寫文件等的工作時間裡面。
當產品的 MVP 釋出之後,就可以開始考慮增加優化的功能,例如加上商品篩選器。
有足夠經驗的 UX 設計師會在設計 MVP 的時候,就已經考慮到未來可能會要加入哪些新功能,所以在排版上就應該會先預留可以擴充功能的空間,例如之前就考慮到篩選功能,所以在標題的右側就已經預留空位,可以放入篩選器、加入我的最愛、加入書籤等等的功能。
另一方面,就算上架前已經檢查很多次,MVP 釋出後一定還是會有 bug ,修正這些 bug 基本上是工程師的工作,但有時設計師也需要加入。例如有使用者反應投標之後,沒有辦法修改最高金額限制,工程師檢查之後,發現少了修改金額的彈出式視窗,此時設計師就需要補上設計稿,讓工程師進行開發。
大家有線上搶過演唱會門票嗎?我這輩子有搶到聖誕夜的五月天演唱會門票!!(不是重點)
第一次要搶票前,我有請教過幾個朋友,他們說在開始之前,需要先摸熟整個操作流程,記住每個頁面要點擊哪裡、預先在記事本上打好要輸入的資料、把輸入法調整成需要的樣式。 然後,快開始時候不停刷新,進去之後趕快完成所有流程,送出訂單之後如果有藍圈圈在轉,就讓他轉!千萬不要重新整理!(這句也不是重點)
以上的做法,就是自己在幫自己優化整個使用流程,務必做到「快速、無腦、沒有阻礙」,而這就是 UX 設計師的主要工作。
對於 UX 設計師來說,最理想的使用狀態,就是讓使用者覺得「欸?結束了?這麼快?」
我近期有這樣的感覺,是在使用蝦皮的時候,找到商品後,基本上點兩個鍵就購買完成了,簡直是不能再更快!
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,UX 設計師需要知道整個使用流程,並盡量做到簡化,以及減少步驟,例如用戶第一次使用時已經輸入過的基本資訊,系統就應該要自動記憶,減少下一次使用時需要花費的時間。
再者,UX 設計師需要精簡內容與欄位,例如可以的話,姓和名不要分兩欄,盡量在一欄內結束;或是商品數量預設就是 1,不要預設為 0,盡量減少使用者需要編輯的可能性。
最後,UX 設計師需要預測使用者有什麼需求、會有什麼樣的操作模式、會遇到什麼問題等,然後在真實發生之前,把這些可能性都考慮進去。例如使用者有可能在還沒有把商品加入購物車的時候,就打開購物車,所以購物車在沒有商品的時候,應該要出現一個圖示,告知使用者目前購物車內沒有商品,並顯示一個前往賣場的按鈕;使用者也有可能輸入錯誤的信用卡卡號後點擊結帳,所以只要有欄位內容錯誤,都應該跳出提示,並說明哪些欄位需要修正;使用者在購買商品的時候,可能不了解為什麼價格會浮動,所以設計師在價格旁邊加上一個「?」的標誌,使用者把游標移到上方,就會自動開啟 tooltip 說明內容。
如同我們上一篇文章「好想被顧客記住?設計師幫你打造無可取代的記憶點!(下)」 中所提及的:UX 設計師需要考慮到的情境比單純的 UI 設計還要多上許多,有的時候情境還多到需要用表格管理,或是用樹狀圖解釋,所以 UX 設計絕對會比 UI 設計還要花時間。
商品或服務在開發之後,永遠都有優化進步的空間,就像現在很多服務都想導入 AI 來協助生成內容,目的就是盡量讓需要被填寫的欄位,都可以用更短的時間完成。例如 LinkedIn 個人簡介,就可以請 AI 幫忙寫!
隨著科技進步,服務也更趨精緻化。風行多年的手機 App,也許接下來都得重新開發成 Vision Pro 相容的版本,這樣的優化當然也包含 UX (以及其他開發技術)。
想要持續留住客戶,持續的優化就是勢在必行。
拍拍設計有著多年設計實戰經驗
從 0 到 1 的產品上市開發,或是從 1 到 100 分的產品迭代過程,讓我們助你一臂之力!!